
德國人的新年緊跟著聖誕節之後,許多人在家過了聖誕,幾天後就期待著要和朋友如何一起過新年。聖誕節,是個交換禮物闔家過節的節日,而新年卻是和自己好友同輩一起狂歡的日子。許多單身貴族,不一定喜歡有聖誕節,因為如果沒有情人與家人一起過,一個人的聖誕,孤單寂寞,沒有家人的單身者,大多希望聖誕節趕快結束,興奮期待和友人一起過除夕狂歡的新年。
1.享受乳酪火鍋一直到倒數計時
12月31日的晚上,德國人會與親友一起過除夕吃晚餐。為了打發除夕晚上時間,很多人都會在除夕這一天吃瑞士傳來的起司火鍋。這類火鍋的爐火不大,大家圍坐一起吃。起司火鍋在德國通常有兩種吃法,一種叫做Fondue,主要是吃起司濃湯,即是鍋中放入起司及白酒、櫻桃烈酒、胡椒等調味料,讓起司於小火鍋溶解成液態濃稠湯狀。再用細長的小叉,插上切成小塊的麵包浸於湯鍋中,取出沾了濃稠起司的湯汁麵包來吃。
另一種Raclette是烤起司與蔬菜、肉。Raclette式的烤爐,上下都有一層鐵板,圍坐的每個人都有好幾個有手把可握的小平底鏟狀鐵盤,用來裝自己要烤的食物,小平底鐵盤會把起司放在底層,上面鋪放蘑菇、洋蔥、甜椒、紅蘿蔔或蕃茄等日常蔬菜,再拿到Raclette的平底爐的底層上烤。鐵板最上面的一層可以放其他串燒的肉食與蔬菜。
當享受過圍爐聚餐後,將近午夜12點時,大家就會準備好香檳來慶祝新年。新年前的十秒鐘倒數,德國人會打開電視或收音機倒數,有些家庭還會把已等到睡著的小孩叫醒迎接新年,這也是除夕的最高潮——倒數計時迎接新年。午夜敲鐘準時一到,過節的人即馬上打開香檳慶祝並互相擁抱,互道新年快樂。被叫醒的小孩互道完新年後,馬上和大人到外面去放煙火鞭炮或去看滿天煙火。
2.超過一億歐元煙火,除夕夜滿天噴飛綻放
午夜12點一過,鞭炮煙火就沖天而起,家家戶戶都放,一年超過一億的歐元的煙火就在此夜完全放完。對德國人來說,一年只能有3天的時間可以採購的東西,就是除夕夜要放的鞭炮。德國對於爆竹管理嚴格,平常日完全不准民間隨便放鞭炮,一年之中只允許除夕夜可以施放煙火鞭炮。所以每年的除夕,家家戶戶幾乎都會買鞭炮來放。
也因為這樣,雖然僅僅開放在除夕3天前才能開始販售煙火鞭炮,大家還是把剛拿到的聖誕獎金,好好地花好花滿在煙火鞭炮上,幾乎每戶人家多會花上30到上百歐元買煙火鞭炮。2017年3天所購買的煙火與鞭炮竟創下1.3億歐元的銷售量,令人稱奇。放煙火與鞭炮在傳統上來說,是有驅除惡靈的意味。
3.總理致詞看短劇《一個人的晚宴》
每年的除夕夜,德國自幾十年來就有聽總理談話的傳統。每年錄製播放總理的談話,在1986年國家電台竟疏忽地播放與前一年一樣的柯爾(Helmut Kohl)總理談話,而成為媒體界的趣聞。
看完總理談話,一般德國家庭也會如同老規矩一樣地看英語劇——《一個人的晚宴》(Dinner for one)。剛開始來德國很不習慣,過年怎麼老看同一部英國電視劇。後來才知道原來此英文短劇是正宗德國製片的短劇,因為演出這部短劇的英國演員弗林東(Freddie Frinton)在二戰時與德國軍隊交鋒過,拒絕用德文演出,所以這部18分鐘的短劇就成為極少數德國製作的英文劇。這部短劇首度播出是在1963年,於1972第一次在除夕夜播出後,深受大眾喜愛,後來年年播放,因此也成為德國人幾十年下來除夕夜必看的英文短劇。
這齣英語幽默電視劇,其中最有名的一句「The same procedur as every year!」也成為德國膾炙人口的語句。此片描述一位90歲高齡的貴婦,在她90歲大壽時,她的親友都已不在身邊,只有一個長年服侍她的老侍者仍在身邊。90歲生日那一天,貴婦家中擺滿宴請親友的桌上,擺滿宴邀親友的餐具,但除了90歲貴婦外,空無一人。端盤的老侍者在劇中分飾貴婦不同親友的角色,模擬他們的特色模樣維妙維肖。
4.幸運物帶幸運與熔鋅看未來
在德國也有人會在新年選定幸運物品帶在身邊,如穿黑衣掃煙囪的人、蘑菇、瓢蟲,幸運豬、幸運草(Kleeblätter,具有四葉的三葉草),還有人會放Pfennig(馬克時代的小零錢)在錢包中,希冀發財。想預知新年新氣象者,還會用火熔燒鋅塊(過去是熔燒鉛塊),倒入容器中,由倒入圖像的圖形來解讀未來趨勢。
不管如何過除夕,新年到來,開工的第一天大家也都會握手互道新年平安順利,把一年的喜氣都說道出來,迎接充滿新鮮喜氣的一年。